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西柏坡干部学院:从历史到新时代的干部教育传承
点击数:
1948年1月,华北联合大学的90多名学生穿越平汉铁路,从平原走向太行山麓。经过六日跋涉,他们于黄昏抵达西柏坡附近的南庄村——这里正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南下干部训练班的驻地。彼时的中国,正处在革命胜利前夜的转折点,这群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此融入历史洪流。
 
星火初燃:南下干部训练班的烽火课堂
在土墙围筑的简朴院落里,中国革命的领袖们为这批学员点亮了思想的灯火。刘少奇以《我们的目的和任务》为题为学员作开班动员,他既肯定青年的革命热情,更严肃告诫:“不要犯急性病”,要“以老老实实向人民负责的态度去做工作”。朱德总司令戴着老花镜讲解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》,剖析建立廉洁政府的必要性,强调“不要想升官发财,要一切为了人民”。最令人难忘的是陈毅将军的豪迈演讲,他从中原战局讲到群众动员,即兴吟诵《梅岭三章》时,“断头今日意如何”的铿锵之句激荡着每个年轻心灵。
临行前夜,中组部为每人配发一套理论著作:从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到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,这些用解放区马兰纸印刷的书籍,成为南下途中珍贵的精神食粮。当学员们随军奔赴中原新区,在群众工作中践行所学时,一粒红色的种子已深植于西柏坡的土壤中。
 
精神坐标:穿越时空的教育丰碑
今日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,正是这段历史的当代回响。走进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,电报机的金属触感犹存;驻足七届二中全会会场,木凳上似乎仍回荡着毛泽东提出“两个务必”的告诫——“务必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”。这些革命旧址成为沉浸式教学的天然课堂,将历史现场转化为精神洗礼的场所。
“在七大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,字字千钧瞬间接通了历史与当下”,90后学员的感言道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。学院更设计出独特的实践课程:年轻干部走访老区农户,在炕头夜话中体悟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”;负重行军穿越太行山径,用脚步丈量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海拔。十余年间,十多万名青年干部在此校准人生坐标,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干担当。
 
永续薪火:新时代“赶考”的精神底色
西柏坡教育的精髓,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愈发清晰。它首要标定“为何奋斗”的价值原点,让个人理想汇入民族复兴的江海;更昭示“为谁奋斗”的根本立场,将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熔铸为永恒信条。当河北邢台干部学院与西柏坡纪念馆携手共建,当“课堂+基地”的教学模式辐射全国,这座精神富矿正释放出跨越时空的能量。
2023年的签约仪式上,战略合作框架悄然成型——以“精诚合作、资源共享”为原则,西柏坡精神正通过更系统的课程体系、更深入的学术研究,注入新时代干部教育的血脉。正如当年刘少奇对学员的嘱托:“要有不怕艰苦,不怕牺牲的决心”,今天的年轻干部同样面临着没有硝烟的战场:乡村振兴的田野、科技攻关的实验室、改革深水区的破冰之旅,无不是践行“两个务必”的新考场。
 
南庄村的灯火穿越七十七载光阴,映照着不同时代青年同样炽热的脸庞。当“95后”“00后”干部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驻足沉思,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余温,更是未来的使命——西柏坡精神早已凝练为永恒的奋斗坐标:以“赶考”的清醒答好时代问卷,用为民的初心照亮万里征程。这片土地孕育的红色基因,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迎接挑战、开创伟业的力量之源。

             西柏坡干部学院 版权所有 教务科:杨老师 0311-88895682   15533647687

 

京ICP备16006752号-3